为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成都市温江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与贯彻落实工作,通过严格的日常环境管理,为城市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法治与管理基础。
在一系列积极举措的推动下,众多企业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中。四川运维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实施的智能变压器生产项目,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实现了上游产品产业承接转移,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成都印钞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站以及温江高新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有效降低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温江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项目的落地生根,犹如一颗绿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显著提高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将原本废弃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双赢目标。
在这些工作成果中,四川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以下简称“温江高新区”)作为建设无废园区的杰出代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熠熠生辉。近日,该园区成功入选2024年市级“无废城市细胞”名单,其无废建设成效获得官方认可。园区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关键着力点,将“无废园区”创建与打造关联带动支撑作用较强的绿色高新技术产业链紧密结合,视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凭借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正驱动成都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健前行。
合力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温江高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聚焦生物医药、食品生产、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高新轻工领域,确立了主导产业地位。园区始终秉持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企业的主体潜力,多措并举全力发展循环化、特色化产业集群。
园区以《成都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指南》为引领,搭建涵盖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还制定详尽的《固体废物管理手册》,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等关键流程,为无废建设筑牢根基。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攀升以及产业特色优势的不断凸显、关联带动支撑作用的日益增强,温江高新区紧紧抓住属地“无废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坚决按照“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的高标准要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管理优化,不断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园区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致力于打造对接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西部最大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以及全国领先的医药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针对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成都市温江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从政策咨询的精准解读、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到规范管理的严格监督,全方位为园区提供贴心的“环保管家”服务。通过切实强化相关各方的责任意识和低碳减排措施,热心协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积极倡导资源、废弃物、能源的高效利用理念,有效促进了产业内循环产业链的构建与物资、信息的顺畅流通,携手园区共同打造了温江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生态环境局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温江高新区积极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固废处理设施等的投入力度,确保园区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提升资源产出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引导企业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温江高新区凭借科技创新筑牢绿色根基,已逐步发展成为交通便捷、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在成渝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精特新”优势产业聚集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产业生态化得到加强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体系,有效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温江高新区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下,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唯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全面促进生产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他强调,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园区秉持“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核心理念,实施两大专项行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达成减量增效目标。一方面,加强工业固废分类处置,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对废金属、废塑料等可回收物进行精准分类收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高达92.5%,工业危险废物的规范处置率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危废协同处置,引入园区配套危废暂存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危废“托管” 服务,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成本,降幅超20%。
据介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抢在前头、跑在前列,充分发挥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作用。积极帮助企业依托区域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双提升。通过有效举措,提振企业环保信心,激发绿色市场活力,成功开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温江高新区在企业入驻和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因势利导地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通过深入开展“无废园区”创建工作,园区内医疗器械、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物资循环或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及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生态化发展成效初显。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融共生
温江高新区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核心方向,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根基,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流程的严格管控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精准、动态监管,从管理层面筑牢生态保护防线。
园区还强化数字化监管,跃升治理效能新高度。充分借助“无废四川”管理平台,对企业固废产生量及处置去向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全流程信息清晰可追溯;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赋能危废管理,园区内药明康德、统一等超10家企业率先引进危废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对危废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大型企业危废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环保违规风险。
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园区持续发力,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积极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有效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推动能源供给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同时,园区还深入挖掘能源利用潜力,积极开展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与落地,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实现减排降耗。
数据是园区低碳转型成效的有力佐证:2023年园区碳排放量为 22.10万吨,2024年碳排放量降至19.72万吨,碳排放总量较上一年度大幅下降10.8%,减排成果显著。未来,温江高新区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环保技术、提升低碳管理水平上持续突破,向着产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更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